
大學面試的重要性
大學面試是DSE考生進入心儀學系的關鍵一步,尤其是競爭激烈的土木工程專業。面試不僅是評估學術能力的機會,更是展現個人特質、溝通技巧和專業熱情的舞台。根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(UGC)的數據,2023年土木工程學系的平均收生分數(即「土木工程收分」)較往年提升約5%,顯示競爭日益激烈。因此,面試表現往往成為錄取與否的分水嶺。
面試官通常希望透過對話了解考生的真實想法,包括選擇土木工程的動機、對行業的認識,以及未來發展潛力。許多考生誤以為只需成績優異即可過關,但實際上,面試中的臨場反應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樣重要。例如,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面試官曾分享,他們特別注重考生是否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,這正是面試的核心價值。
此外,面試也是雙向溝通的過程。考生可以藉此機會深入了解課程內容、教學資源,甚至是未來就業前景。對於有意赴英留學的考生,若曾修讀英國A Level科目如數學、物理或設計技術(Design and Technology),這些背景知識也能在面試中成為加分項。
土木工程面試常見問題類型
個人背景及學習動機
面試官通常會從考生的個人經歷切入,例如:「為什麼選擇土木工程?」或「你認為自己有哪些特質適合這個專業?」這類問題旨在了解考生的真實動機與自我認知。回答時應避免泛泛而談,建議結合具體事例,例如參與過的相關活動、閱讀的專業書籍,甚至是家庭背景的影響。
舉例來說,若考生曾參與學校的橋樑模型比賽,可以詳細說明過程中的學習與反思。香港理工大學的教授指出,具備實踐經驗的考生往往更能展現對專業的熱情。此外,若考生曾修讀英國A Level科目中的進階數學(Further Mathematics),也可強調其對土木工程中結構力學的幫助。 英國 a level 科目
對土木工程的認識及理解
面試官可能會問:「你認為土木工程對社會有哪些貢獻?」或「請舉例說明一個你感興趣的土木工程項目。」這類問題考驗考生對專業的宏觀理解。建議考生提前研究香港的標誌性工程,如港珠澳大橋或西九文化區的基礎建設,並分析其技術亮點與社會價值。
同時,考生也需了解土木工程的核心領域,包括結構工程、交通規劃、環境工程等。若能結合時事,例如香港「北部都會區」發展計劃,更能展現對行業動態的關注。根據香港工程師學會的統計,未來五年香港將需要約2,000名新晉土木工程師,顯示行業前景廣闊。
時事議題及專業知識
土木工程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,因此面試中常涉及時事議題。例如:「你如何看待香港的填海造地爭議?」或「如何平衡工程發展與環境保護?」這類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但考生需展現批判性思維與多元觀點。
建議考生平時多關注行業新聞,並整理自己的觀點。例如,談到填海議題時,可引用「明日大嶼」計劃的數據,同時比較其他國家的類似案例。此外,若考生曾自學相關知識(如通過英國A Level科目的自修),也可在面試中提及,以展現主動學習的態度。
解決問題及批判性思維
面試官可能會設計情境題,例如:「若某建築工地發現古蹟遺址,你會如何處理?」這類問題旨在測試考生的應變能力與專業倫理。回答時可遵循以下框架:分析問題、權衡利弊、提出解決方案。
考生也可引用過往經驗,例如中學專題研習中的團隊合作案例,來說明自己的問題解決模式。香港大學的教授建議,考生應避免「背答案」,而是真誠地表達思考過程,即使答案不完美,也能展現潛力。
面試準備技巧
了解土木工程相關知識
充分的知識儲備是面試成功的基礎。考生可透過以下途徑學習:
- 閱讀專業書籍:如《土木工程概論》或《結構工程師手冊》
- 觀看紀錄片:例如BBC的《超級工程》系列
- 參加講座:香港工程師學會定期舉辦公開講座
特別提醒,若考生有修讀英國A Level科目如物理或設計技術,可複習相關內容,例如材料力學或設計原理,這些知識在面試中非常實用。
練習回答常見問題
模擬面試是提升表現的有效方法。考生可:
- 與師長或朋友進行角色扮演
- 錄製自己的回答並檢視改進
- 參考往年題庫(如各大學官網提供的樣本問題)
練習時需注意時間掌控,通常每個問題的回答應控制在2-3分鐘內。另外,避免使用過多專業術語,而是用通俗語言解釋複雜概念,這更能展現溝通能力。
準備個人作品集
雖然土木工程面試不一定要求作品集,但若有相關成果,例如:
- 中學專題研習報告
- 模型製作照片
- 實習或義工經驗證明
這些材料能讓面試官更全面了解考生的能力。作品集應簡潔有力,重點突出與土木工程相關的技能,如CAD繪圖、數據分析等。
注意儀容及禮儀
第一印象至關重要。建議:
- 穿著商務休閒裝(Business Casual)
- 保持眼神交流與自信肢體語言
- 提前10-15分鐘到達面試地點
即使是線上面試,也需注意背景整潔與設備測試。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顯示,90%的面試官認為禮儀會影響最終評分。
面試時的注意事項
保持自信及積極的態度
面試難免緊張,但考生可透過以下方式緩解:
- 深呼吸放鬆
- 將面試視為交流而非考試
- 專注於表達而非完美答案
即使遇到不懂的問題,也可誠實回應,並嘗試從已知角度分析。例如:「我對這個議題的了解有限,但我認為…」這種態度往往比硬背答案更受青睞。
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
結構化的回答能讓面試官更容易理解。建議使用「PREP」框架:
- Point(觀點)
- Reason(理由)
- Example(例子)
- Point(重申觀點)
例如回答「為什麼選擇土木工程?」時,可先明確表達熱情,再說明觸發興趣的事件,舉出相關經驗,最後總結個人優勢。
展現對土木工程的熱情
熱情是無法偽裝的,考生可透過以下方式自然流露:
- 分享參與相關活動的感動時刻
- 談論敬佩的工程師或項目
- 描述未來想解決的工程問題
香港城市大學的教授表示,有明確目標與熱情的考生,即使成績稍遜(如接近「土木工程收分」下限),也可能獲得破格錄取。
面試後的跟進
感謝信的撰寫
面試後24小時內發送感謝信是專業表現。內容應:
- 簡潔真誠
- 提及面試中的具體交流
- 重申入讀意願
例如:「感謝您昨天分享關於永續建築的見解,這讓我更堅定追求土木工程的決心…」這不僅展現禮貌,也能強化面試官對你的印象。
等待結果的心態調整
放榜前的等待期可能焦慮,建議考生:
- 繼續準備其他升學選項
- 反思面試經驗並記錄學習點
- 保持正常作息與興趣活動
即使結果不如預期,也可視為寶貴經驗。許多成功工程師的求學路也非一帆風順。
成功面試案例分享
以下是真實案例(匿名處理):
- 案例一:DSE成績剛達「土木工程收分」線,但憑藉紮實的作品集(包含自學英國A Level科目筆記)與真誠態度,獲香港大學錄取。
- 案例二:在面試中巧妙結合香港地質特徵與隧道工程挑戰,展現在地化思考,獲科技大學獎學金。
- 案例三:透過感謝信跟進,提及面試中討論的抗震設計議題,最終在候補名單中脫穎而出。
這些案例說明,面試是全面展現自我的機會,成績並非唯一決定因素。只要充分準備並保持真誠,每位考生都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故事。





.jpg?x-oss-process=image/resize,p_100/format,webp)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