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薪俸稅,稅金,薪俸稅單

薪俸稅基礎知識

薪俸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向在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職位、受僱工作及退休金所徵收的直接稅。簡單來說,任何人士在香港擔任職位或受僱工作而獲得的入息,均須繳納薪俸稅。這項稅收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,直接影響每一位在職人士的實際收入。理解薪俸稅的基礎知識,是每位納稅人履行公民責任的第一步。

需要繳納薪俸稅的收入範圍相當廣泛,主要包括:工資、薪金、假期工資、佣金、花紅、酬金、額外賞賜以及退休金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並非所有來自雇主的報酬都屬於應課稅項目。例如,雇主為員工支付的強積金強制性供款部分、符合特定條件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,以及某些類型的津貼(如為執行職務而產生的交通津貼或交際津貼,在合理水平內)可能無需計入應課稅收入。判斷一項收入是否需要課稅,關鍵在於其是否源自香港的受僱工作。

香港的稅制採用獨特的「地域來源原則」。這意味著,只有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利潤或收入才需要課稅。對於薪俸稅而言,判斷標準是雇傭關係的地點。如果雇傭合同在香港洽談和簽訂,雇主位於香港,並且薪酬在香港支付,那麼該收入通常被視為源自香港,需要繳納薪俸稅。反之,如果一位香港居民在海外工作,其收入並非源自香港,則無需在香港繳納薪俸稅。這一原則是香港稅制的基石,也是香港能保持低稅率環境、吸引國際人才和企業的關鍵因素之一。正確理解這一原則,有助於納稅人準確判斷自己的納稅義務,避免多繳或少繳稅金

報稅時間及流程

香港稅務局的報稅週期通常以財政年度計算,即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。一般情況下,稅務局會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工作日,向大部分納稅人寄出上一個財政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(BIR60表格)。納稅人收到報稅表後,必須在指定期限內填妥並遞交。通常,紙本報稅表的遞交截止日期為發出日起計的一個月內;而透過「稅務易」網上平臺進行電子報稅,則可自動獲延期一個月。例如,若在5月2日收到報稅表,紙本遞交截止日約為6月2日,而網上報稅截止日則可延至7月2日。

填寫薪俸稅報稅表需要仔細和準確。主要步驟包括:

  • 個人資料核對: 首先確認表格上的姓名、身份證號碼、通訊地址等個人資料無誤。
  • 申報入息: 在「薪俸稅」部分,如實填寫所有應課稅的入息總額,這應與雇主提供的IR56B表格(即薪酬及退休金報稅表)上的數額一致。
  • 申報免稅額: 根據個人情況,申報合資格的免稅額,如基本免稅額、子女免稅額、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等。
  • 申報扣除項目: 申報可扣除的開支,例如強積金強制性供款、認可慈善捐款、個人進修開支、居所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等。
  • 簽署及遞交: 確認所有資料正確無誤後,簽署表格並在限期前遞交。

網上報薪俸稅已成為主流方式,其優點顯著:

  • 方便快捷: 24小時隨時隨地可辦理,無需親身遞交。
  • 自動延期: 如前所述,可自動獲延長遞交期限一個月。
  • 減少錯誤: 系統會進行初步驗算,並提供計算預覽,有助減少人為錯誤。
  • 環保安全: 節省紙張,且傳輸過程經過加密,安全可靠。

逾期報稅或未能提供合理辯解,將會帶來嚴重後果。稅務局可能會發出估計評稅,該評稅金額可能遠高於實際應繳稅款。此外,還可能被罰款,最高罰款可達少徵收稅款的3倍,甚至被檢控。因此,準時報薪俸稅是每位納稅人的法定責任,不容忽視。

薪俸稅計算方法詳解

計算薪俸稅的核心是確定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。其計算公式為:應課稅入息實額 = 總入息 - 扣除總額 - 免稅額總額。總入息是指所有應課稅收入的總和。從總入息中,首先減去可扣除的開支,得到「應予評稅的入息實額」;再從這個數額中減去合資格的免稅額,最終得出「應課稅入息實額」。

香港的免稅額制度旨在減輕納稅人的基本稅務負擔。常見的免稅額包括:

  • 基本免稅額: 2023/24課稅年度為132,000港元,所有納稅人均可享有。
  • 子女免稅額: 每名合資格子女在該年度內出生或年滿18歲,可獲120,000港元免稅額;如子女全年持續接受全日制教育,亦可申請。
  • 供養父母/祖父母免稅額: 根據受供養者的年齡及是否同居,免稅額由25,000港元至50,000港元不等。
  • 此外還有供養兄弟姊妹免稅額、傷殘受養人免稅額等。

扣除項目則允許納稅人將部分符合資格的開支從總入息中扣除,從而降低應課稅收入。主要扣除項目包括:

  • 強積金供款: 納稅人作出的強制性僱員供款,每年最高扣除額為18,000港元。
  • 認可慈善捐款: 捐贈給認可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或慈善信託,捐款額不少於100港元,扣除上限為應評稅入息/利潤的35%。
  • 個人進修開支: 為取得或維持在受僱工作中所需的資格或技能而支付的課程費用,每年最高扣除額為10,000港元。
  • 自願醫保計劃保費: 每名受保人每年最高扣除8,000港元,最多可為本人及指定親屬申請。
  • 居所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: 各有特定的條件和扣除上限(如100,000港元)。

計算出應課稅入息實額後,會使用以下兩種方法計算稅款,並取其較低者徵收:

  1. 累進稅率: 2023/24年度的累進稅率為首50,000港元按2%,其次50,000港元按6%,再其次50,000港元按10%,再其次50,000港元按14%,餘額按17%計算。但以此方法計算的稅款,不得超過以標準稅率計算的稅款。
  2. 標準稅率: 即應課稅入息實額(未扣除免稅額前之「應予評稅的入息實額」)以15%的統一稅率計算。

舉例說明:陳先生2023/24年度總入息為400,000港元,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為15,000港元,個人進修開支為8,000港元,並享有基本免稅額132,000港元。

  • 應予評稅的入息實額 = 400,000 - 15,000 - 8,000 = 377,000港元
  • 應課稅入息實額 = 377,000 - 132,000 = 245,000港元
  • 按累進稅率計算: (50,000 x 2%) + (50,000 x 6%) + (50,000 x 10%) + (95,000 x 14%) = 1,000 + 3,000 + 5,000 + 13,300 = 22,300港元
  • 按標準稅率計算(以377,000港元計): 377,000 x 15% = 56,550港元
  • 應繳稅款為兩者中較低的22,300港元。

薪俸稅單解讀

納稅人成功報稅後,稅務局會進行評稅,並寄出薪俸稅單。這份文件詳細列明了該課稅年度的應繳稅款,仔細核對至關重要。一份典型的薪俸稅單包含以下主要項目:

  • 評稅編號及納稅人資料: 用於識別的唯一編號,以及納稅人的姓名、地址等。
  • 評稅基期: 指明該稅單所涵蓋的課稅年度,例如「2023/24」。
  • 應評稅入息: 這是稅務局根據你申報及雇主提供的資料所確定的總應課稅收入。
  • 免稅額及扣除額: 詳細列出稅務局接納的各項免稅額和扣除額及其金額。
  • 應課稅入息實額: 經過上述計算後得出的最終課稅基數。
  • 按比例計算的稅款: 如果評稅基期不是完整的12個月(例如在年度中間開始工作),稅款會按比例計算。
  • 已繳稅款/多繳稅款: 顯示已預繳或已支付的稅款,以及任何多繳的金額。
  • 本期應繳稅款: 最終需要繳付的稅金淨額。
  • 繳稅期限: 明確標示必須在此日期前繳納稅款,否則會產生附加費。

收到薪俸稅單後,應立即核對所有項目是否正確。重點檢查入息總額是否與實際收入相符,所有申報的免稅額和扣除項目是否已被接納,以及計算過程有無錯誤。如果之前有暫繳稅(即根據上一年度收入預先繳付的稅款),也需確認已正確抵扣。

若發現薪俸稅單上有任何錯誤,例如入息金額不準確、漏報免稅額或扣除項目,納稅人有權提出更正。應盡快以書面形式向稅務局局長提出申請,說明需要更正的事項及理由,並附上相關的證明文件(如收入證明、單據、收據等)。一般來說,申請必須在有關課稅年度結束後6年內,或評稅通知書送達日期後6個月內提出(以較遲者為準)。稅務局在接獲申請後會進行覆核,若確認錯誤屬實,將發出修訂評稅通知書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問:如果我全年收入低於基本免稅額,還需要報稅嗎?
答:即使預計全年總入息未超過基本免稅額,收到稅務局發出的報稅表後,仍然有法律責任填妥並遞交。你可以在報稅表上申明收入未超過免稅額,這樣通常不會被評定需要繳稅。但如果未按時遞交報稅表,則可能被罰款。

問:兼職收入需要報稅嗎?
答:需要。所有源自香港的受僱工作收入,無論是全職、兼職還是臨時工收入,只要在一個課稅年度內總和超過了基本免稅額,就需要申報並可能須要繳稅。你應將所有來源的入息合併計算。

問:如何申請分期繳稅?
答:如果納稅人因經濟困難而無法一次性繳清稅款,可以書面向稅務局申請分期繳稅。申請時需闡明財政狀況及建議的分期付款計劃,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(如收入證明、銀行結單、醫療開支單據等)。稅務局會按個別情況考慮,若批准申請,通常會徵收附加費(利率會較低)。

問:遺失了薪俸稅單怎麼辦?
答: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補領:1) 登入「稅務易」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,下載電子稅單副本;2) 致電稅務局查詢熱線(187 8022)要求重發;3) 親身前往稅務大樓要求補發。

問:在哪裡可以獲得更多幫助?
答:香港稅務局提供了豐富的資源:
- 官方網站: 載有詳盡的稅務指南、常見問題、稅率表和計算程式。
- 電話查詢熱線: 187 8022。
- 稅務局櫃檯: 可親身前往香港灣仔告士打道5號稅務大樓尋求協助。
- 社區稅務講座: 稅務局不定期舉辦免費講座,講解報稅知識。

總結

按時且準確地完成薪俸稅申報,是每位符合資格的香港納稅人的重要責任。這不僅是遵守法律的表現,也關乎個人信用。透過本文的詳細介紹,希望讀者能夠全面掌握從基礎知識、報稅流程、稅款計算到稅單解讀的各個環節。更重要的是,要善用香港稅制提供的各種免稅額和扣除項目,這些都是合法減輕稅務負擔的有效途徑。例如,合理安排強積金供款、進行認可慈善捐款、持續進修等,都能在履行公民義務的同時,優化個人財務狀況。建議納稅人每年報稅前都花時間了解最新的免稅額及扣除項目變動,並妥善保存相關單據,以便在申報時能夠充分享受稅務優惠,讓報薪俸稅這項年度任務變得更加輕鬆和有效率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