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房水囊,胸水囊

一、乳房水囊的治療原則

乳房水囊(又稱胸水囊)是女性常見的良性乳房疾病,通常由乳腺導管擴張或液體積聚形成。治療方式需根據症狀嚴重程度與患者需求而定。

1. 無症狀乳房水囊的處理方式

若乳房水囊未引起不適,且經超聲波檢查確認為良性,通常建議採取保守觀察。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2022年數據,約65%無症狀水囊會在1-2年內自行吸收。觀察期間需每6個月進行一次乳房超聲波追蹤,並注意以下警訊:

  • 水囊大小突然增加
  • 囊壁出現異常增厚
  • 囊內出現實質成分

2. 有症狀乳房水囊的治療目標

當水囊造成疼痛、脹痛或外觀影響時,治療主要目標為:

  • 緩解不適症狀
  • 排除惡性病變
  • 預防復發
  • 維持乳房美觀

二、保守治療方式

1. 觀察與等待:適用情況與注意事項

適用於直徑小於3公分、邊緣光滑的單純性水囊。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顯示,約78%小於2公分的水囊在6個月內無需介入治療。觀察期間應:

  • 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(每日不超過200mg)
  • 穿戴合身支撐內衣
  • 每月自我檢查追蹤變化

2. 穿刺抽吸術:原理、流程與風險

透過細針抽取囊液,可立即緩解脹痛。香港私立醫院統計顯示,穿刺後症狀緩解率達92%。標準流程:

  1. 超聲波定位水囊
  2. 局部麻醉
  3. 使用21-23G細針抽吸
  4. 送檢囊液(如呈血性)

潛在風險包括:感染(發生率

3. 藥物治療:適用情況與效果

對於反覆發作的水囊,可考慮:

藥物類型 作用機制 有效率
口服避孕藥 調節雌激素水平 約60%
黃體酮 拮抗雌激素作用 45-55%
丹參提取物 改善局部循環 38%

用藥需持續3-6個月,孕婦與血栓病史者禁用。

三、手術治療方式

1. 手術適應症:何時需要考慮手術

當出現以下情況時,香港衛生署建議轉介外科評估:

  • 水囊直徑持續>5公分
  • 每年復發3次以上
  • 穿刺液細胞學異常
  • 合併鈣化等可疑病變

2. 手術方式選擇:切除手術、引流手術等

主要術式比較:

術式 優點 缺點
微創旋切術 疤痕小(0.5cm)、恢復快 費用較高
傳統切除術 徹底清除囊壁 可能影響乳房外形
硬化治療 門診可完成 復發率15-20%

3. 手術風險與術後護理

常見風險包括血腫(3-5%)、感染(1-2%)及疤痕增生。術後應:

  • 48小時內冰敷減腫
  • 避免提重物2週
  • 使用疤痕凝膠至少3個月

四、其他輔助療法

1. 中醫治療的觀點與方法

中醫將胸水囊歸為「乳癖」範疇,常用療法:

  • 針灸:取膻中、期門等穴位,每週2-3次
  • 中藥:柴胡疏肝散加減方,需連續服用1-3個月
  • 拔罐:於背部膀胱經施術,促進氣血循環

2. 飲食與營養補充建議

香港營養師學會推薦:

  • 增加十字花科蔬菜(每週≥5份)
  • 補充維生素E(每日15mg)
  • 限制高脂乳製品攝入
  • 可考慮月見草油(每日1000-1500mg)

五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

建議決策流程:

  1. 確認水囊性質(超聲波分級)
  2. 評估症狀對生活的影響
  3. 考慮治療的侵入性與恢復時間
  4. 與醫師討論個人化方案

香港乳癌資料庫顯示,妥善治療後乳房水囊惡變機率僅0.1-0.3%,定期追蹤才是關鍵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