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耳鳴知多少:成因、症狀與影響
耳鳴是指外在環境沒有聲音來源,卻在耳內或頭部感受到聲響的生理現象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統計,全港約有15%人口受耳鳴困擾,其中65歲以上長者比例更高達30%。耳鳴可分為兩大類:主觀性耳鳴(僅患者自己能聽見)與客觀性耳鳴(醫師透過儀器也能偵測),前者佔總案例95%以上。
常見耳鳴成因包括:
- 聽覺系統損傷:長期暴露於85分貝以上噪音環境(如建築工地、演唱會)
- 年齡性聽力退化:50歲後耳蝸毛細胞自然衰減
- 心血管疾病:高血壓、動脈硬化影響耳部供血
- 藥物副作用:部分抗生素、抗癌藥物具耳毒性
- 顳顎關節病變:咬合異常引發耳鳴
香港耳科研究中心2023年調查顯示,持續性耳鳴患者中,有42%會出現睡眠障礙,28%產生焦慮傾向,更有15%因聽覺敏感而減少社交活動,形成惡性循環。
聽力測試:找出耳鳴根源的關鍵一步
完整的聽力測試應包含純音聽力檢查、語音辨識測試及耳鳴匹配評估。純音測試可描繪出聽力圖曲線,精確顯示各頻率區間的聽損程度;語音測試則模擬日常對話情境,評估大腦在噪音環境中的訊息處理能力。香港認可聽力學家協會建議,測試環境背景噪音需低於30分貝,且設備應每年校驗確保準確度。
受測前48小時應避免:
- 暴露於高音量環境(如KTV、工地)
- 使用耳毒性藥物(需提前告知醫師用藥史)
- 攝取過量咖啡因與酒精
聽力報告解讀要點包括:
| 指標 | 正常範圍 | 異常解讀 |
|---|---|---|
| 骨導氣導差 | 大於15dB可能中耳病變 | |
| 語音辨識率 | >90% | 低於80%需考慮神經病變 |
| 最不適音量 | >100dB | 低於90dB屬聽覺過敏 |
專業聽力師會根據這些數據,制定個人化方案。
香港聽力測試機構選擇指南
選擇檢測機構時,應確認其是否具備香港聽力學會(HKSA)認證,並使用符合ISO標準的隔音室與校準設備。香港大學聽力學碩士課程主任張明教授指出,優質機構應配備以下設備:
- 診斷型聽力計(具耳鳴匹配功能)
- 聲導抗檢查儀(評估中耳功能)
- 耳聲傳射檢測儀(檢測耳蝸健康)
服務流程方面,正規機構應包含:前諮詢(30分鐘)、基礎檢查(45分鐘)、報告解說(30分鐘)及後續追蹤安排。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近年推出「靜音認證」計劃,對全港28間聽力中心進行評比,其中8間獲得三星評級,這些機構在的網路討論中獲得最高推薦度。
助聽器:耳鳴治療的有效輔助工具
現代已發展成多功能聽覺處理系統,其緩解耳鳴的機制主要透過:
- 聲音療法:產生寬頻噪音掩蓋耳鳴
- 聽覺刺激:增強外界聲音重新訓練大腦
- 神經可塑性調節:改變大腦對耳鳴信號的感知
根據香港復康會臨床實驗,配戴具耳鳴管理功能的助聽器後,78%患者耳鳴困擾指數下降超過50%。現今主流機型包含:
| 類型 | 適用人群 | 耳鳴管理功能 |
|---|---|---|
| 深耳道型 | 輕中度聽損 | 白噪音發生器 |
| 耳內型 | 中重度聽損 | 環境聲增強 |
| 耳掛型 | 重度聽損 | 多頻段聲音療法 |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雙耳配戴能創造立體聲場,對大腦產生更有效的聲學刺激。
香港助聽器選購要點
選購時應根據聽力圖數據選擇合適功率,建議保留15-20dB餘裕空間以應對聽力變化。香港消費者委員會2024年測試發現,市面37款助聽器中,有12款在嘈雜環境的語音清晰度差異達40%。重要考量因素包括:
- 頻道數量:至少16通道才能精細調節
- 方向性麥克風:自動聚焦對話對象
- 藍牙直連:支援手機通話與影音串流
- 充電方案:鋰電池續航應達18小時以上
操作便利性對長者尤為重要,觸控調整、手機APP遙控等功能能大幅降低使用門檻。香港聽力中心資深聽力師陳家明建議,試戴時應模擬超市、餐廳等真實場景測試,並選擇提供30天適應期服務的供應商。
香港助聽器品牌比較
香港市場主要品牌可分為三個梯隊:
| 品牌梯隊 | 代表品牌 | 價格範圍(HKD) | 特色技術 |
|---|---|---|---|
| 頂級醫療級 | Phonak、Widex | $18,000-$40,000/隻 | 全自動場景識別 |
| 中階專業級 | Oticon、Signia | $10,000-$25,000/隻 | 個性化耳鳴聲療 |
| 入門消費級 | ReSound、Unitron | $6,000-$15,000/隻 | 基礎噪音抑制 |
根據香港聽力學期刊2024年3月調查,瑞士品牌Phonak在嘈雜環境表現最佳,丹麥品牌Widex則在耳鳴聲療領域獲得最高滿意度。消費者可參考衛生署「助聽器選擇指南」及香港聾人協進會的實測報告,選擇通過香港醫療器械註冊的產品。
耳鳴的綜合治療方案
完整的耳鳴治療應多管齊下:
- 藥物治療:使用銀杏葉提取物改善微循環,抗憂鬱藥物調節神經傳導
- 聲治療:透過notch therapy消除特定頻率耳鳴
- 認知行為療法:改變對耳鳴的負面認知反應
香港耳鳴診所的首席醫師李文達分享成功案例:一位持續耳鳴兩年的教師,透過配戴具聲療功能的香港助聽器結合每週一次的心理諮商,三個月後耳鳴響度從8分降至3分(滿分10分)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助聽器需與其他治療方式協同作用,例如搭配經顱磁刺激(TMS)可提升30%療效。
日常生活中的聽力保護
香港環境保護署監測顯示,旺角、銅鑼灣等鬧區白天噪音常超過75分貝。聽力防護要點包括:
- 使用降噪耳機時維持60/60原則(音量不過60%,時間不過60分鐘)
- 身處地鐵等高分貝環境應配戴防護耳塞
- 定期進行線上聽力測試邊間好篩查,每半年專業檢測一次
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推出的「聽力保衛戰」APP,可即時監測環境噪音並提醒防護,下載量已突破10萬次。餐飲業、建造業等高風險族群更應每季檢測,早期發現聽力變化。
積極面對耳鳴,尋求專業協助
當出現持續性耳鳴時,應循正規醫療途徑:耳鼻喉科確診→聽力中心檢測→助聽器驗配→復健追蹤。香港醫院管理局已將聽力保健納入基層醫療網絡,18區均有提供補助評估服務。選擇香港助聽器時,務必選擇提供完整售後調校與保養的授權中心,並善用社會福利署的「助聽器購買津貼計劃」。記住,耳鳴管理是長期過程,需要患者、家人與專業團隊共同努力,才能重獲優質生活。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