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不調,月經失調檢查

一、正確認識月經週期

月經週期是女性生理健康的重要指標,通常分為四個階段:月經期、濾泡期、排卵期和黃體期。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生理變化和激素水平波動。

1. 月經週期的四個階段:
月經期(1-7天):子宮內膜脫落,經血排出體外。
濾泡期(7-14天):卵泡發育,雌激素水平上升。
排卵期(第14天左右):卵子從卵巢釋放,黃體生成素(LH)達到高峰。
黃體期(14-28天):黃體分泌孕激素,為可能的懷孕做準備。

2. 各階段的生理變化與激素水平:
雌激素在濾泡期主導,促進子宮內膜增厚;排卵後孕激素上升,維持內膜穩定性。若未受孕,激素水平下降,引發月經來潮。

3. 正常的月經週期範圍:
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指出,21-35天的週期均屬正常範圍,經期持續2-7天為宜。週期短於21天或長於35天,或經量異常(少於20ml或超過80ml)需警惕月經不調

二、月經不調的定義與常見表現

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問題,香港衛生署數據顯示約30%女性曾受困擾,主要表現包括:

  • 週期異常:間隔<21天(頻發月經)或>35天(稀發月經)
  • 經量失衡:每周期<20ml(月經過少)或>80ml(月經過多)
  • 不規則出血:非經期點滴出血或大量出血
  • 伴隨症狀:嚴重經痛(50%香港女性有此經歷)、經前症候群(PMS)

值得注意的是,偶發性週期波動(如壓力導致延遲)未必是病態,但若持續3個月以上異常,建議進行月經失調檢查

三、影響月經週期的潛在因素

1. 荷爾蒙失衡

雌激素、孕激素、睾酮等激素的平衡對月經至關重要。香港大學研究發現,都市女性因環境荷爾蒙暴露,約25%存在黃體功能不足。可透過以下檢測評估:

檢測項目 最佳檢測時間 正常參考值
FSH(卵泡刺激素) 月經第2-3天 3-10 mIU/ml
LH(黃體生成素) 月經第2-3天 2-12 mIU/ml
雌激素(E2) 月經第2-3天 25-75 pg/ml

2. 生活習慣

香港中文大學2022年研究指出,每週運動<3小時、每日睡眠<6小時的女性,月經異常風險增加2.4倍。建議:

  • 每日攝取至少60g優質蛋白質(如魚、豆類)
  • 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
  • 保持23:00前入睡,確保7-8小時睡眠

3. 疾病影響

香港婦產科學院資料顯示:
多囊卵巢綜合症(PCOS):影響12%育齡女性,特徵為月經稀發+雄激素過高
子宮內膜異位症:約10%患者伴有經期過長、性交痛
甲狀腺疾病:甲亢或甲減均可導致周期紊亂

四、改善月經不調的實用方法

1. 飲食調整

香港營養師協會建議「周期飲食法」:
月經期:補充鐵質(牛肉、菠菜)+維生素C(奇異果)促進吸收
濾泡期:增加鋅攝取(牡蠣、南瓜籽)助卵泡發育
黃體期:補充鎂(黑巧克力、香蕉)緩解PMS

2. 運動建議

經期可進行低強度運動(瑜伽、散步),避免倒立動作;排卵後可加強核心訓練。香港體育學院研究顯示,規律運動能使周期準確率提升40%。

3. 中醫調理

香港註冊中醫常用方案:
氣滯血瘀型:血府逐瘀湯加減
肝腎陰虛型:六味地黃丸合二至丸
需經辨證後使用,一般需持續調理3-6個月。

五、總結

月經是女性健康的「晴雨表」,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呼籲女性應:
1. 養成記錄基礎體溫和經期日記的習慣
2. 每年進行1次婦科檢查+月經失調檢查
3. 若出現持續性月經不調,應及早就醫查明原因
透過科學認知與主動管理,每位女性都能成為自己健康的最佳守護者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