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CT電腦掃描顯影劑的作用原理:為什麼需要使用?
CT電腦掃描(Computed Tomography)是一種利用X光技術生成人體內部結構影像的醫學檢查方法。然而,單純依靠X光成像有時難以清晰區分某些組織或病灶,這時就需要使用顯影劑(Contrast Medium)來增強影像對比度。顯影劑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改變組織的X光吸收率,使特定區域在影像中更為突出。
首先,顯影劑能提高影像對比度,使病灶更清晰。例如,在檢查腫瘤時,顯影劑可以幫助醫生區分腫瘤組織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界限,從而更準確地判斷腫瘤的大小和位置。其次,顯影劑能區分正常組織與異常組織。某些病變組織的血液供應或代謝活動與正常組織不同,顯影劑可以通過這些差異來標記異常區域。最後,顯影劑還能觀察血管與臟器的血流狀況。例如,在心血管檢查中,顯影劑可以顯示血管的狹窄或阻塞情況,幫助診斷冠心病等疾病。
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,約70%的CT電腦掃描檢查會使用顯影劑,尤其是在腹部、盆腔和血管檢查中。顯影劑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,成為現代醫學影像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二、CT電腦掃描顯影劑的種類:碘顯影劑與其他
CT電腦掃描顯影劑主要分為碘顯影劑和其他種類的顯影劑。碘顯影劑是最常見的一種,因其高原子序數能有效吸收X光,從而產生清晰的影像對比。碘顯影劑又可分為離子性和非離子性兩類。
- 離子性顯影劑:早期使用的顯影劑,價格較低,但副作用較多,如噁心、嘔吐等。
- 非離子性顯影劑:現代常用的顯影劑,副作用較少,安全性更高,但價格較貴。
除了碘顯影劑,還有其他種類的顯影劑,如鋇劑(Barium Contrast),主要用於胃腸道檢查。鋇劑能附著在消化道內壁,形成清晰的影像,幫助診斷潰瘍、腫瘤等病變。然而,鋇劑不適用於血管或臟器檢查,因其無法通過血液循環分布。
根據香港衛生署的建議,選擇顯影劑時應考慮患者的健康狀況和過敏史。非離子性顯影劑雖然價格較高,但對於高風險患者(如過敏體質或腎功能不全者)更為安全。
三、CT電腦掃描顯影劑的副作用:常見症狀與嚴重反應
雖然CT電腦掃描顯影劑能提高診斷準確性,但也可能引起副作用。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統計,約5%-10%的患者在使用顯影劑後會出現輕微副作用,而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約為0.04%-0.1%。
輕微副作用包括噁心、嘔吐、發熱和皮膚搔癢。這些症狀通常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,無需特殊治療。中度副作用則可能表現為蕁麻疹或呼吸困難,需要醫療人員及時處理。最嚴重的副作用是過敏性休克(Anaphylactic Shock),雖然罕見,但可能危及生命,需立即注射腎上腺素並進行急救。
為了降低副作用風險,醫生會在檢查前評估患者的過敏史和健康狀況。對於高風險患者,可能會選擇非離子性顯影劑或預先給予抗過敏藥物。
四、CT電腦掃描顯影劑的使用注意事項:檢查前後必知
在接受CT電腦掃描前,患者需注意以下事項:
- 檢查前的評估與過敏史告知:患者應詳細告知醫生是否有過敏史,尤其是對碘或海鮮過敏者。
- 檢查前的禁食與飲水:通常需禁食4-6小時,但可飲用少量清水,以避免嘔吐風險。
- 檢查後的觀察與水分補充:檢查後應多喝水,幫助顯影劑排出體外,並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。
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指引,腎功能不全者需特別注意,因顯影劑可能加重腎臟負擔。這類患者應在檢查前後進行腎功能評估,並確保充足的水分攝入。
五、CT電腦掃描顯影劑相關問題解答:安心接受檢查
以下是患者常見的問題與解答:
- 顯影劑會傷腎嗎?:對於腎功能正常者,顯影劑通常不會造成傷害。但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。
- 哪些人不適合使用顯影劑?:對碘過敏者、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及孕婦應避免使用。
- 如何預防顯影劑過敏?:高風險患者可預先服用抗過敏藥物,並選擇非離子性顯影劑。
總之,CT電腦掃描顯影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診斷工具,只要遵循醫生的建議,患者可以安心接受檢查。
















